
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,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。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,形成了以青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明,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高峰。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及中國文字博物館里,陳列著殷商文化的代表——青銅器的整個制作過程。
青銅器制作第 一步:備泥
青銅器制作第二步:制模
青銅器制作第三步:制范
青銅器制作第四步:裝配
青銅器制作第五步:澆籌
青銅器制作第六步:去范
青銅器制作第七步:打磨青銅器制作第八步:制成
1939年出土于安陽市殷墟大墓的司母戊大方鼎,通高1.33米,長1.10米,寬0.78米,重達875公斤,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大的青銅鼎,是中國乃至世界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,是青銅鑄造史上的璀璨明珠。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后期青銅器制作的工藝水平。司母戊鼎是由銅、錫、鉛三種金屬熔鑄而成的青銅合金,澆鑄方法為多塊合并澆鑄法,充分顯示了三千多年前商代的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科學的程度。
商代的青銅大多數用來制造禮器和兵器。殷墟青銅禮器的大量出現,證明中國青銅文化已發展到了高的階段。以青銅禮器鼎、簋、觚、爵,兵器戈、矛、鉞、刀、鏃,工具錛、鑿、斧、鋸、鏟,樂器鐃、鈴、鉦等為代表的殷墟青銅器,形制豐富多樣,紋飾繁縟神秘。
層層疊疊的線條把動物形象加以抽象變化,采用極精細的幾何紋和深淺凸凹的浮雕,構成形形色色的圖案,布局嚴謹,莊嚴凝重。其夸張而神秘的風格,蘊含著深厚粗獷的原始張力和藝術的魅力,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。